車禍律師
車禍刑事提告
車禍以刑逼民
過失致死車禍
車禍過失致死不起訴
車禍賠償
車禍理賠
車禍賠償項目
車禍損害賠償
車禍薪資賠償
車禍死亡賠償
酒駕
酒駕初犯
酒駕累犯
酒駕罰則
酒駕公共危險罪
詐欺律師
詐欺構成要件
詐欺公訴
詐欺罪初犯
詐欺和解
網路詐騙
詐騙集團刑責
詐欺車手
詐欺車手初犯
家事律師
監護權
監護人定義
監護權證明
共同監護權
監護權年齡
改定監護權
監護權轉移
放棄監護權
法律知識分享
律師團隊
立即諮詢
✕
2025 年 4 月 15 日
販毒刑期關多久?了解販毒構成要件與初犯緩刑條件!
販毒不僅危害個人身體健康,更破壞家庭和社會安寧,是我國刑法中最嚴重的罪行之一。根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台灣販毒刑責最重可能被判處死刑或無期徒刑。無論是販賣毒品初犯、販賣毒品未遂,或幫助販賣毒品,都需承擔販毒刑責。那麼販毒關多久?販毒可以交保嗎?本文將深入探討販賣毒品構成要件、販毒刑期等販賣毒品刑責的相關議題,帶您了解販毒罪的嚴重性。
2025 年 4 月 1 日
兩小無猜條款是什麼?從刑法227條看合意性交年齡!
現代網路資訊發達,導致青少年性觀念逐漸早熟,若有交往對象,可能因性好奇而產生親密的肢體互動,當雙方為未滿16歲之未成年人發生性行為,恐皆因此背負刑事責任。對於因相戀而合意發生性行為之青少年情侶處以刑罰,顯然過於嚴苛,故立法機關增修兩小無猜條款,未滿18歲之人合意發生關係得減輕或免除其刑,另妨害性自主罪章之罪原則上為非告訴乃論...
2025 年 3 月 18 日
吸毒刑法關多久?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帶你了解毒品犯罪與分級!
「拉k一時,尿布一世」,簡單幾個字道盡了吸食毒品帶來的危害,吸毒可能會損害神經系統、心肺功能及免疫系統,甚至導致精神錯亂、心臟病、中風等問題,嚴重者也可能致命。無論是哪種傷害,都是不可逆轉,會令人後悔莫及的。除此之外,吸毒的高額花費也可能導致財務困難,甚至引發犯罪,也會讓家庭承受更沉重的壓力。那麼,吸毒關多久?吸毒判刑怎麼判...
2025 年 2 月 25 日
性侵害性騷擾哪裡不一樣?這些行為都有可能違反性侵害犯罪防治法!
性騷擾是性侵害犯罪以外,只要任何不受歡迎的、帶有性意味或性別歧視的言行舉止,讓他人感到不舒服、不自在、覺得被冒犯或侮辱,就是所謂的性騷擾;而性侵害是指未經他人同意,以強暴、脅迫、恐嚇、催眠術、藥物控制或其他違反他人意願之方式對其做出性交或猥褻行為,包括強制性交、猥褻等。如果不幸遇到性侵害行為,希望為身邊的人或自己爭取權益,或有妨害性自主的問題,不妨諮詢模範律師,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
2025 年 1 月 17 日
妨礙性自主和解金太高怎麼辦?妨害性自主和解不起訴可行嗎?
雖然妨害性自主案件可進行私下和解,但並不代表該罪行因此免於刑事責任。 是否認罪以及在和解後能否達成不起訴或緩刑,仍需依據案件的嚴重程度、當事人之間的協商結果,以及法院的最終判決。如果認為妨害性自主罪和解金額過高,不妨立即向專業的模範律師諮詢。
2024 年 12 月 20 日
妨害性自主罪構成要件解析!判多久、起訴率、追訴期一篇文章告訴你
妨害性自主罪構成要件涉及多個面向,包括行為人的意圖、被害人的同意與否、行為方式等。具體而言,若行為人以暴力、脅迫或其他非法手段,強制他人違反意願從事性行為,便可能構成妨害性自主罪。此外,是否符合刑法中的客觀具體條件,如行為情節、手段、結果等,也會影響此罪的成立。本篇將深入解析妨害性自主罪構成要件,並探討相關法律問題,讓您更了解妨害性自主案件之法律責任。
2024 年 12 月 10 日
妨害性自主、妨礙性自主傻傻分不清楚?一篇文章告訴你!
妨害/妨礙性自主是什麼?隨著兩性平權意識的提升,「妨害性自主」與「妨礙性自主」等議題逐漸引起大眾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探討妨礙/妨害性自主定義以及相關的法律責任。在這個背景下,深入了解妨害性自主罪的法律規範顯得尤為重要。不僅能幫助大眾更有效地保障自身權益,還能提高對侵害性自主行為的防範意識,共同營造更安全、平等的社會環境。
2024 年 11 月 25 日
酒駕累犯罰則整理:酒駕累犯三次就會被關嗎?
酒駕累犯會被關嗎?關多久?酒駕三次一定關嗎?由於酒駕案件的頻傳使社會安全和秩序受到了影響,政府幾度修法期望能抑止酒駕歪風,但縱使酒駕被關刑罰有所提高,仍有許多人會重蹈覆轍,成為酒駕累犯。法律對於酒駕累犯的處罰逐漸加重,10年內酒駕累犯致人於死,最高可處無期徒刑或5年以上的有期徒刑,併科最高300萬元的罰金;在修法...
2024 年 9 月 23 日
詐欺罪構成要件如何成立?4大詐欺罪成立要件與定義
普通詐欺罪定義根據刑法第339條:「為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50萬元以下罰金。」而詐欺罪構成要件包含:行為人主觀上具有不法意圖以及故意心態,客觀上行為人以不實資訊施以詐術,使被害人陷於錯誤並做出財產處分,進而造成被害人的財產損害,各個要件之間須有貫穿之因果關係。
1
2
3
4
5
Next page